程泰寧院士:學習住建部文件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的通知”的幾點思考

2021-08-09閱讀:4283發(fā)布:世界人居來源:中國建筑學會網(wǎng)站作者:程泰寧

程泰寧

中國工程院院士  

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

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

教授,博士生導師

筑境設計主持人

東南大學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

 

       學習住建部文件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的通知”的幾點思考:

 

       1、加強城市面貌的管理,已刻不容緩,城市空間無序雜亂與建筑風貌的低俗化、景觀化,已成為當前中國城市的痼疾,再不改變,不僅有損我國城市形象,更難以面對我們的后代子孫。住建部出臺這個文件十分重要,也十分緊迫。

 

       2、產(chǎn)生這一問題的根源在哪里?無法追責,但需思考。城市建筑風貌的問題當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,建筑師、規(guī)劃師有無可推卸的責任,不少人心態(tài)浮躁、職業(yè)精神和創(chuàng)作水平均有待提高;但事實是,一座城市和一座建筑的風貌,其決定權并不在建筑師手里,決策主體仍然是開發(fā)商和各級領導。像恒大體育場這樣的奇葩建筑大都是出于開發(fā)商的個人意愿。因此,城市規(guī)劃和建筑方案的決策機制如果不改變,這個問題是難以解決的。住建部文件提出設立城市總建筑師,這是一個積極的舉措。但是否有效涉及到各種因素,對此我提出一項建議:如試行這一措施,城市總建筑師的人選可由地方提出,但需上報住建部通過備案,接受地方與住建部雙重領導,以保證城市總建筑師能有較大的話語權。

 

       3、近年來,中國城市缺乏自己的文化特色,早已引起國內(nèi)外公眾和媒體的詬病。外媒報道“某國建筑師在中國實現(xiàn)‘某國夢’”,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,事實上,目前的一些為公眾尖銳吐槽的建筑,大多是國(境)外建筑師的作品。建筑畢竟是文化,引進國外建筑師一定要有明確的文化導引,同時要支撐中國建筑師的創(chuàng)作,不要傷害中國建筑師(特別是年輕建筑師)的創(chuàng)作熱情。有些重大項目的招標必需是中外建筑的聯(lián)合體、甚至不讓中國建筑師參加的狀況應該改變。

 

       4、城市面貌的整治,只能采用標本兼治、近遠期結(jié)合的方式。近期,偏重整治和管理,從長遠看必需理順城市建設的體制和機制;同時,需要提高建筑師包括各級領導和媒體的文化素養(yǎng);要注意中國建筑理論的建構。人云亦云、沒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哲學支撐,是無法支持現(xiàn)代中國建筑長遠發(fā)展的。


登錄后發(fā)布評論

評論

 是否匿名評價

全部評論0

相關文章

吳良鏞院士、宋傳華副部長、孟兆禎院士等均為品牌題詞
艾景獎的發(fā)展得到各界領導的高度關注,宋春華副部長、吳良鏞院士、孟兆禎院士、陳俊愉院士等都為艾景獎題詞
世界人居 0評論2021-04-23
吳良鏞院士:如何迎接“大時代”
自上世紀90年代,我倡導人居科學,就是認識到了應將“人”作為一切研究和實踐的核心。人居科學研究人類聚落及其環(huán)境的相互關系與發(fā)展規(guī)律,是應對國家戰(zhàn)略、支撐“人民美好生活”目標實現(xiàn)的重要科學。人居科學以系統(tǒng)性和層次性的觀點研究人類聚落及其環(huán)境的空間結(jié)構。
世界人居 0評論2021-08-10
何鏡堂院士:營造地域、文化、時代和諧統(tǒng)一的城市風貌
城市風貌是一個城市歷史積淀過程中形成的個性特征,反映出城市的特有空間、景觀和面貌,風采和神態(tài),表現(xiàn)了城市的氣質(zhì)和性格,體現(xiàn)出市民的文明、禮貌和昂揚的進取精神,同時還顯示出城市的經(jīng)濟實力、商業(yè)的繁榮、文化和科技事業(yè)的發(fā)達。
世界人居 0評論2021-08-10
王建國院士:城市與建筑風貌中的“大同小異”與“和而不同”
我認為,城市與建筑風貌可以從“風”和“貌”二個維度加以認識。“風”者,即風土、風物、風情,由人文、歷史、習俗等構成的一種氣場和氛圍;“貌”者,可以感知,得以外顯,具有訴諸視覺整體環(huán)境的可識別性。兩者疊加,就展現(xiàn)出一種顯性層次,就呈現(xiàn)為地域氣候、地理環(huán)境、文化傳承、歷史習俗等在空間上的綜合表達。
世界人居 0評論2021-08-10
  • 回頂部

  • 分享

  • 評價

    0
  • 點贊

    1

咨詢

咨詢

在線客服

工作日:9:00-18:00

電話客服:01086463506

工作日:9:00-18:00

官方交流群:708885475

立即聯(lián)系

您還沒有登錄哦~

登錄

注冊

排行榜